篤定目標謀發展 融合共建大灣區-新華網
新華網 > 廣東 > 正文
2023 10/24 10:37:13
來源:人民政協報

篤定目標謀發展 融合共建大灣區

字體:

  圖為廣州市南沙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謝偉(右)接受人民政協報社記者專訪。

  “廣州無處不飛花,花城最美是南沙,美在彩虹橋,美在萬頃沙,木棉紫荊金蓮花,大灣區艷如畫……”9月初,一首《同心圓》在網上火速走紅,勾勒出一幅深厚文化積淀與現代化新活力交融共生的城市圖景,唱響了大灣區一家親的和美之歌?!稄V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》(以下稱《南沙方案》)發布已滿一年,如何讓南沙“網紅”變“長紅”、“流量”變“留量”?記者專訪了廣州市南沙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謝偉。

  “灣區之心”向世界

  記者:《南沙方案》提出,南沙要打造成為立足灣區、協同港澳、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,這賦予了南沙新的使命。您認為南沙深化與港澳全面合作,實現這一定位的優勢在哪里?

  謝偉:作為粵港澳重大合作平臺,南沙具有自己的鮮明特征和獨特優勢,有打造“立足灣區、協同港澳、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”的堅實基礎。

  首先,南沙是灣區之心,區位優勢突出。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、四個“萬億之城”交匯點,80公里范圍覆蓋5大國際機場,從南沙搭高鐵35分鐘、坐船1小時就能到達香港,正在構建以南沙為原點的大灣區“半小時交通圈”。而且南沙面積803平方公里,目前開發強度僅25%,發展空間相對充足。

  其次,南沙與港澳文化同源,合作歷史悠久。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,以霍英東先生為代表的一批香港企業界人士就來到南沙投資興業。近年來,從國家新區、自貿試驗區,到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,我們緊密攜手港澳推進規則機制“軟聯通”、平臺設施“硬聯通”、科技產業“智聯通”、人文交流“心相通”,吸引了近3000家港澳企業在南沙投資發展。

  第三,南沙有國際大港,是鏈接世界的門戶。這里擁有華南最大的綜合性樞紐港,吞吐量超1800萬標箱,151條國際班輪航線鏈接全球200多個港口和城市,貿易網絡遍天下。南沙推進制度型開放較有成效,410項自貿區創新成果在國家和省、市復制推廣,在首次國家新區營商環境評估中排名前三,是全國范圍內最有條件對標港澳、接軌國際,探索實施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的地方之一。

  另外,南沙生態優越,是非常宜居的濱海新城。山、水、林、田、湖、海兼具,是聯合國全球最適宜居住金獎城區,兩次獲評“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區”。我們正按照“精明增長、精致城區、嶺南特色、田園風格、中國氣派”的理念,對標最好最優,以繡花功夫做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,率先開展未來城市試點,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濱海新城。

  聯合創新增動能

  記者:《南沙方案》部署的五大任務之首就是“建設科技創新產業合作基地”。南沙與港澳在科技創新方面有哪些合作,接下來有什么舉措?

  謝偉:南沙是廣深港、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的交匯點,大灣區豐富的科技創新資源在這里集聚輻射。近年來,我們堅持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,持續加強與港澳科技創新合作。一方面,科技創新資源加速集聚。我們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建設南沙科學城,已納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,布局了一批“國之重器”,像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(廣州)、冷泉生態系統大科學裝置等。我們成功舉辦兩次大灣區科學論壇,這是大灣區目前最高規格的科學盛會,永久會址正在建設中。另一方面,粵港澳科技聯合創新持續深入。香港科技大學(廣州)去年建成開學,這是一所打破學科界限的融合型大學,二期正在加快規劃建設,未來招生規模將達到一萬人,研究生占七成,將為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培養源源不斷的人才。此外,我們在科創要素跨境流動上先行先試,香港科技園南沙孵化基地落戶,華南技術轉移中心幫助了300多項粵港成果成功對接,廣州超算南沙分中心已經為港澳及海外200余個科研用戶團隊提供了服務。

  未來,我們將把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,推動戰略科技力量取得突破,強化與港澳科技聯合創新,在產學研合作、要素流動、成果轉化這些關鍵環節深度合作,努力打造“港澳成果+南沙轉化+灣區應用”科創產業生態鏈,讓科技創新“關鍵變量”成為高質量發展“最大增量”。

  融合發展新突破

  記者: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點和難點之一,規則通則要素流動暢,《南沙方案》將“打造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高地”列為五大任務之一。目前,南沙在這一方面做了哪些工作,取得哪些突破?

  謝偉: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,既是推進大灣區建設的難點重點,也是南沙推動融合發展的優勢。我們積極創新與港澳合作機制模式,打通制約要素跨境流動卡點堵點。

  在交流合作機制上,我們率先成立了粵港合作咨詢委員會和粵澳發展促進會,均由全國政協副主席擔任顧問高位推動,以業務創新打通規則銜接“最后一公里”,在專業服務、跨境數據流動、教育醫療等領域取得了不少合作成果。積極打造港澳商協會服務集聚區,目前已經入駐了52個港澳商協會,在香港設立了南沙新區香港服務中心,形成了雙向常態化對接機制。

  在專業服務開放上,我們借鑒香港公司注冊制,全國首創商事登記確認制。已在建筑、交通、衛生等6個領域實現了港澳職業資格認可,首批有16名港澳工程人才獲頒內地職稱證書。大灣區暨“一帶一路”法律服務集聚區進駐了30多家法律服務機構,建設全國首個財稅專業服務聚集區,正加快建設中國企業“走出去”綜合服務基地。

  在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上,南沙金融業發展迅速,集聚了1700多家港澳金融企業,港交所參與共建的廣州期貨交易所,首個品種的累計成交額超6740億元。南沙也是全國首批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,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同時享受“雙Q政策”(QDLP、QFLP)的地區。我們還不斷拓展自由貿易賬戶體系,在全國率先實現香港電子支票跨境托收。

  在民生領域合作上,我們積極推進與港澳教育醫療合作,民心港人子弟學校去年建成開學,有500多名來自五大洲的學生就讀。依托中山大學附屬第一(南沙)醫院,目前“港澳藥械通”、香港“長者醫療券”已經落地,還引進了港式金牌全科門診部、成立了港澳居民健康服務中心,可以為港澳居民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。

  逐夢灣區正當時

  記者:近年來,南沙在支持港澳青年前來南沙交流交往、生活發展方面做了不少探索,下一步將如何繼續助力港澳青年共享建設南沙戰略性平臺機遇?

  謝偉:近年來,我們實施支持港澳青年發展“灣區啟夢”行動,構建一流灣區青年創新創業服務體系,助力港澳青年到大灣區發展。打造了以“創享灣”為龍頭的13個青創基地,孵化597個青創企業;持續開展“百企千人”實習計劃,吸引了超2100名港澳青年學生在南沙實習,29名港澳青年選擇留在南沙成為公職人員;落戶了廣東省粵港澳青少年交流促進會、廣東政協港澳青年人文交流基地,日益成為港澳青年安居樂業的新家園。特別在政策方面,15%企業所得稅優惠、個人所得稅優惠已經落地,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個稅稅率已經與港澳一樣了,我們還成立了港澳青年“五樂”服務中心,出臺了“港澳青創新十條”政策,政策的獎補力度在全國領先。

  未來,我們將繼續圍繞創建青年創業就業合作平臺的目標,聚焦港澳青年所盼所需,著力強政策、建平臺、優服務,將南沙打造成為灣區青年創新創業的首選地。我們將創造機遇,協同推進青年創業就業。提升青創平臺功能,積極引入港澳專業孵化機構,加大宣傳力度。加大引進港澳人才擔任公職人員力度,加快職稱評價和職業資格認可等全面落地,讓港澳專業人才在內地從業執業更加便利。我們將優化環境,提升綜合服務保障水平。營造港澳青年熟悉的環境,完善出入境、住房交通、教育醫療、社保醫保、數據聯通等政策配套和服務體系。我們將搭建橋梁,加強青少年人文交流。規劃建設粵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動總部基地,攜手港澳辦好帆船、網球、馬拉松、輪滑等賽事,吸引更多港澳臺僑青少年走進南沙,逐夢灣區。

  記者:您剛才提到創享灣,能否具體介紹一下這個平臺,在南沙與港澳全面合作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?

  謝偉:創享灣位于南沙“城市客廳”蕉門河畔,是一個集港澳青年創新創業、交流融合、法律服務、科創合作等于一體的創新創業基地矩陣和綜合服務平臺。目前這里已經匯集了一批優質項目資源,前面提到的廣東政協港澳青年人文交流基地、咨委會服務中心、法律服務集聚區都落戶這里。這里現已有6個各具特色的港澳青創基地,為港澳青年提供“樂游、樂學、樂業、樂創、樂居”等全方位服務,吸引了近兩百多個港澳臺青創團隊進駐。

  創享灣也是大灣區青年人文交流的重要平臺,今年初全面通關后吸引了港澳各界來調研交流,接待了超350場、近8000人次,2022年以來承辦創業大賽等青年活動超200場,創享灣繽紛音樂節入選香港特區政府獎勵計劃,使越來越多的港澳青年通過南沙知穗來粵。

  南沙未來可期,我們會按照《南沙方案》的要求,充分發揮區位、開放、改革等疊加優勢,營造一流灣區青年創新創業發展環境,吸引更多港澳青年來南沙創業就業生活,努力將南沙打造成為灣區青年創新發展的啟夢港、樞紐站、孵化園、集聚區。(記者 林儀)

【糾錯】 【責任編輯:李俊豪】
欧洲一本到卡二卡三卡免费乱码|国产免费高清视频拍拍拍|另类视频在线观看|国产午夜影院黄色片